呼籲民眾避免自行採摘野菇食用

呼籲民眾避免自行採摘野菇食用

食品藥物管理署 (下稱食藥署) 於日前連續接獲數起衛生局送驗因民眾疑似誤食有毒野菇而引發食物中毒的食餘檢體,食藥署國家實驗室以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 DNA 物種鑑別,確認民眾係誤食有毒菇類「綠褶菇 (Chlorophyllum molybdites)」而引發中毒。食藥署提醒民眾看到田野路邊生長之野生不明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避免誤食中毒而危害身體健康。

「綠褶菇 (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屬中至大型菇菌,為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其外表顏色淺不鮮豔,與可食用之白色雨傘菇 (Macrolepiota procera) 及雞肉絲菇 (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相似,常被混淆。不同點在於綠褶菇菌褶初期為白色,成熟後逐漸轉為灰綠色,且當受損時會轉為褐色,誤食後 1-3 小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如附表)。

食藥署分析近年來多起民眾採食野菇引起食品中毒的案例,其原因皆為有毒菇類與一般可食性菇類的外觀相似造成誤判所致。因此,食藥署再次呼籲民眾應遵守「不採不食」原則,避免自行採摘食用不明的菇類。若民眾因誤食不明菇類出現生理不適的中毒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新聞來源:衛福部食藥署 [發布日期:110 年 9 月 20 日]